读者服务

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乐黛云 著

2015-12-24 14:38 | 来源:外借服务部 | 关注度:
图书封面
  【作    者】 乐黛云 著
【出 版 项】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1
【索 书 号】 I0-03/Y074
【馆藏地点】 东四楼 第四书库

内容提要:

    《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编辑推荐:《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是乐黛云的学术代表作之一。《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在比较文学视域下,多层面地深入阐释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演变及其创造性成就,揭示了中国现代文学内在的世界性因素,探讨了鲁迅、郭沫若、茅盾作品中隐含的与世界文学的深刻互动,在价值论与方法论两个层面为中国比较文学和国别文学研究提供了丰富启示。

    乐黛云,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兼任教授;曾任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荷兰莱顿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访问教授。1990年获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2006年获日本关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15年、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主席7年,自1989年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至今,现任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编中法合办的《跨文化对话》杂志。曾开设“比较文学原理”、“西方文艺思潮”、“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东方和西方”、“比较诗学”等课程。著有《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比较文学简明教程》、《中国知识分子的形和神》、《跨文化之桥》、《中国小说中的知识分子》(英文版)、《比较文学与中国——乐黛云海外讲演录》(英文版);主编有:《跨文化个案研究丛书》14卷、《中学西渐丛书》6卷、《迎接新的文化转型时期》2卷、《跨文化对话丛刊》26卷等。

目  录:

中国比较文学的现状与前景 
比较文学的名与实 
比较文学发展的现实性和可能性 
比较文学研究的几个方面 
中国文学史教学与比较文学原则 
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国外 
尼采与中国现代文学 
五四以前的鲁迅思想 
论《伤逝》的思想和艺术 
鲁迅属于全世界——《国外鲁迅研究论集》前言 
茅盾早期思想研究(一九一七——一九二六年) 
茅盾的现实主义理论和艺术创新——为悼念茅盾同志逝世而作 
《蚀》和《子夜》的比较分析 
二十年代青年知识分子心态的探索——论茅盾的《蚀》与《虹》 
漫谈茅盾的抒情散文 
《雷雨》中的人物性格 
小说世界的外延研究——传统的小说分析 
文学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新批评派与小说分析 
决定着表达方式的深层结构——结构主义与小说分析 
潜意识及其升华——精神分析学与小说分 
作品的框架与意象的发掘——接受美学与小说分析 
事序结构和叙事结构——叙述学与小说分析 
“推末以至本”和“探本以穷末”——诠释学与小说分析 
后记